中國新聞社主辦

中國新聞社 Media999 ad




新聞大觀> 世紀論壇>新聞報道

雞公山水稻畝產四萬八真相

2000年7月7日 14:09

安徽省樅陽縣一塊號稱畝產1·6萬斤的 “衛(wèi)星田”。田里的稻子是從各地移來的
大躍進中,農民表決心。照片據《圖片中國百年史》

  □張勝林(河南信陽)

  1958年9月1日,信陽縣雞公山人民公社新集大隊放出河南省水稻畝產特大“衛(wèi)星”:6畝6分3厘干部水稻試驗田總產324375·5斤,平均畝產48925·7斤。這顆大“衛(wèi)星”升天后,新華社隨即發(fā)了消息,轟動全國。全省各級領導親臨參觀和總結經驗,9月9日《河南日報》第二版以“雞公山上紅旗插,水稻畝產四萬八”的醒目標題,對大“衛(wèi)星”的組織施放作了詳細報道。

  這個被大躍進狂風吹起來的水稻“衛(wèi)星”,雖在當時被歌頌為信陽人民農業(yè)大躍進的偉大創(chuàng)舉,卻留下了一個謎:照“衛(wèi)星”田里的水稻總產量計算,那么,這塊“衛(wèi)星”田平均每平方米就得產出稻谷73斤。然而,73斤稻谷就是放在一平方米的空地里,也要堆出一定高度,何況稻谷結在稻穗上,直徑3毫米左右的稻莖又如何承受得了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我們對當年目睹現(xiàn)場的一些同志進行了反復調查訪問。在調訪過程中,這些同志不僅幫助我們弄清了雞公山水稻畝產“四萬八”的真相,而且訴說了雞公山人民當年吞下這個苦果的難言之苦。信陽縣越改越大的躍進規(guī)劃

  1957年,信陽縣和全國一樣,勝利實現(xiàn)和超額完成了國民經濟第一個5年計劃,各條戰(zhàn)線出現(xiàn)了蓬勃發(fā)展的局面。然而,由于從上到下對成績的宣傳夸張,使一些干部的頭腦發(fā)熱,在指導方針上出現(xiàn)了急于求成的“左”的冒進。1958年2月26日,中共信陽縣委召開擴大會議,制定并通過了《信陽縣全面躍進20條規(guī)劃》,號召和動員全縣人民投入到大躍進的洪流之中。

  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在信陽縣宣傳貫徹后,信陽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同月底,中共信陽縣委、縣人委對《信陽縣全面躍進20條規(guī)劃》進行了補充修改,把1958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從原規(guī)劃的8·5億斤提高到“保證實現(xiàn)14億斤,爭取18億斤”(這樣驚人的數(shù)字,信陽縣不僅當年沒有實現(xiàn),就是時隔30多年后農業(yè)年景比較好的1996年,全縣糧食總產量也才達到9·5億斤,為1958年規(guī)劃14億斤的67·8%)。同時,中共信陽縣委還提出“十年規(guī)劃,一年實現(xiàn)”的躍進口號。外地衛(wèi)星的刺激

  1958年6月,廣東省早稻畝產82525斤和河南省西平縣小麥畝產7320斤,這兩顆“衛(wèi)星”消息傳到信陽縣后,信陽縣感到鼓舞和震動。7月5日,中共信陽縣委召開擴大會議,縣委提出:“必須認識到今年是農業(yè)生產大躍進的一年,不是要求增產幾成的問題,而是要翻幾番。因此,必須鼓足干勁,爭取更大勝利”。為了放出信陽縣的農業(yè)高產“衛(wèi)星”,縣委要求“樹立敢想、敢說、敢作、敢為的前進思想,從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7月,全國宣傳貫徹毛澤東主席關于把工、農、商、學、兵組成為一個大公社的指示,信陽縣聞風而動,在全信陽地區(qū)率先建立人民公社。7月22日,中共信陽縣委在雞公山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撤銷全縣32個鄉(xiāng)、鎮(zhèn)及一個辦事處,成立12個人民公社?h委要求,各公社要借人民公社化的東風,更好組織農業(yè)生產大躍進,并示意試辦農業(yè)“衛(wèi)星”田塊。

  縣委擴大會議結束后,各公社開始籌劃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yè)“衛(wèi)星”,棉花、玉米、紅薯等都被列入“衛(wèi)星”計劃之列。雞公山準備水稻“衛(wèi)星”

  在籌劃“衛(wèi)星”時,地處豫鄂交界的雞公山人民公社黨委提出,淮河北的西平縣能放出小麥畝產七千三的全國大“衛(wèi)星”,我們淮河南的雞公山為何不能利用我們盛產水稻的優(yōu)勢,放出水稻高產“衛(wèi)星”?只要有雄心,思想再解放,“衛(wèi)星”定能升天。為了選準“衛(wèi)星”的試點,公社黨委曾幾次召開會議研究,最終選擇新集大隊的一塊6畝6分3厘干部試驗田作為“衛(wèi)星”點。

  這塊試驗田在5月5日秧苗移栽時,采用了3×3(行距、株距各3寸)的密植法,加之向這塊試驗田投放的肥料較多,公社黨委因之認為,這為我們秋收放“衛(wèi)星”奠定了基礎(經過實踐證明,3×3的密植法是一種違反科學的技術躍進,它不僅破壞了光合作用,而且也不利于農田管理,但3×3的密植法當時卻作為農業(yè)現(xiàn)代化在全縣推廣)。“調兵借將”

  8月下旬,水稻已經基本成熟,臨近收割。雞公山公社黨委于8月下旬連續(xù)開會,研究如何放出水稻高產“衛(wèi)星”。公社黨委認為,能否成功放出水稻高產“衛(wèi)星”,不僅取決于黨委的信心,而且也取決于黨委一班人的統(tǒng)一認識和統(tǒng)一口徑(所謂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口徑,就是要求黨委每個成員不要對放水稻高產“衛(wèi)星”持任何懷疑態(tài)度,“衛(wèi)星升天”是全社人民的驕傲,也是全縣人民的光榮);而且在向上級匯報中,不準說三道四。這成為雞公山黨委在組織施放水稻高產“衛(wèi)星”中的一條嚴明政治紀律。

  放水稻高產“衛(wèi)星”,必須要內定一個標準,經過黨委研究確定,試驗田里的水稻畝產量不低于45000斤。

  這6畝多試驗田,到底能產多少斤水稻,社、隊干部以及試驗田的管理人員心里最清楚。但為了放出水稻高產“衛(wèi)星”,不得不采取“調兵借將”之計。

  8月28日晚,雞公山公社黨委在新集大隊召開放水稻高產“衛(wèi)星”動員大會。黨委要求:參加放“衛(wèi)星”的所有社員,要統(tǒng)一組織,所有放“衛(wèi)星”的行動要聽從社、隊干部的指揮,不該問的絕對不準問,不該講的絕對不準講,如有說三道四按“右傾”論處。黨委還決定:8月29日開始收割試驗田以及周圍所有田塊的水稻。

  8月29日早晨6時許,參加放“衛(wèi)星”的205名社員,在社隊干部的組織下,開始收割水稻。為了抓緊時間收割,社員們不但沒有午休,就連午飯也是在田間地頭吃的。

  30日下午,試驗田以及周圍430多畝水稻收割完畢。緊接著,公社黨委決定,將收割的試驗田水稻和周圍430多畝水稻都集中統(tǒng)一堆放在13個打谷場中,并要求日夜突擊打場,不得怠慢。經過30多個小時的捆挑和搶打,于9月1日中午12時打收結束。公社黨委隨即要求過秤計算,以便快速放出“衛(wèi)星”。過秤結果,6畝6分3厘試驗田以及周圍的430多畝水稻田共產水稻324375·5斤;然而,雞公山公社黨委卻將324375·5斤水稻全歸于6畝6分3厘試驗田所產,并以畝產48925·7斤的特大喜訊向縣委匯報?h委又隨即向地委、省委快速上報。于是,這顆瞞天過海、自欺欺人的水稻高產“衛(wèi)星”騰空而起。

  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驗收,8月30日下午,社隊干部在組織捆挑搶打后,又集中人力、畜力,將試驗田以及周圍的稻田都翻一遍,然后突擊將其它水稻田里的稻茬移放在試驗田里。據當事人介紹,試驗田里的稻茬堆放足有一尺多厚。

  然而,省、地、縣組織的驗收組在驗收中,由于聽信匯報,不加調查,更不加分析,采取突擊驗收、突擊總結經驗的方法,以此夸耀信陽縣的農業(yè)大躍進。

  信陽縣由于放出水稻高產“衛(wèi)星”,同年底,被國務院評為農業(yè)生產先進單位。

  信陽縣雞公山公社新集大隊6畝6分3厘水稻試驗田到底產了多少斤水稻,據當事人證實,滿打滿算,總產量也不過4700斤,畝產不足800斤。

  雞公山水稻高產“衛(wèi)星”升天后,信陽縣廣大人民群眾從心底感到無比內疚,有喪自尊心,痛恨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愚蠢做法。但迫于大躍進的政治需要和嚴明的政治紀律,又有誰揭露其真相呢?在大躍進年代里,信陽縣人民咽下這個自欺欺人的苦果。

  注:信陽縣1998年撤消,設平橋區(qū)(屬信陽市)。(轉自《南方周末》)

  
發(fā)表評論



新聞大觀> 世紀論壇>新聞報道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主編信箱

新聞標題檢索:

Media999 ad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