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清明節(jié)習俗:曾都用真錢祭祀 在皇家園林踏青飲酒

2013年04月04日 16:38 來源:法制晚報 參與互動(0)

  清明節(jié)一般都是公歷4月4日到6日之間。古人沒有公歷,怎么計算清明節(jié)呢?那就是自上一年農歷十一月冬至算起,冬至往后數(shù)105天,農歷二月底三月初,就是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的第3天,就是清明了。當然不同的古書中,說法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冬至后104天,也有的說是106天,但105天的說法居多,是主流。清明之后,就是芒種,芒種開始,農作物成活率極高,幾乎種什么活什么,所以以清明為界,該進入農忙季節(jié)了。三月三日天氣新,清明也是農業(yè)社會冬春大休假的終結,除了祭掃以外,賞花踏春也是必須的。

  最古的寒食節(jié)在正月里

  寒食節(ji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的,特色就是家家戶戶不點火。春秋時期,晉文公想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堅決不干。晉文公一冒失,放火把山燒了,心說你為了躲火也得出山啊。沒想到介子推抱樹而死,讓晉文公大為傷心,于是下令所有士民斷火三日,來寄托哀思,這就是最早的寒食節(jié)的來歷。

  事件發(fā)生在農歷一月份,早年間的寒食節(jié)都在正月里,所以寒食又有個別稱“一月節(jié)”(另外一種說法,掃墓祭奠可持續(xù)一個月,因此叫一月節(jié))。那么冷的天,大家不能生火,都得寒食,這節(jié)過得就太辛苦了。直到東漢年間,并州刺史周舉寫了篇文章,掛在介子推的廟里,大概是說,隆冬去火,殘損民命,不是賢者本意,應該改改了。后來,寒食節(jié)就推到了開春,與清明相合,這就是“人性化”吧?

  寒食節(jié)的前一天叫炊熟日。顧名思義,好幾天不能生火了,該做的趕緊都做好。當然,做的主要是饅頭,上面還要插些大棗。棗饅頭有個別稱,叫“子推”。為什么呢?“棗子”往面里一“推”——子推了。這個東西不僅當寒食的食物,也是紀念介子推的祭品。祭奠的方式是用柳枝穿上幾個“子推”,掛在門外,號稱“子推燕”,相當于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的粽子。后來,饅頭省了,只掛柳枝。

  炊熟這天,還得洗澡。理由當然簡單,明天就沒熱水了。

  在宋朝,及笄(15歲)的女孩,要在炊熟日上頭。上頭就是改變發(fā)型,不能留羊角辮小髽鬏了,梳成成年女子的樣子,意味著已經成年,可以出嫁。

  寒食節(jié)還有很多復雜的分類方法,比如說冬至后104天叫大寒食,106天叫小寒食;或者105天叫官寒食,106天叫私寒食等等。南方還有地方,把清明頭一天叫黃明日,后一天叫白明日,黃、清、白三天,組成完整的節(jié)日。福建一些地方,還有小清明、大清明之分,農歷三月的叫小清明,大清明則在農歷八月,那里的人們更喜歡過大清明。

  有件事挺有意思,因為大家都不做飯了,家里點心零食就多,隨餓隨吃,故有“寒食十八頓”之說,合著一天六頓飯。古代諺語還有“饞婦思寒食,懶婦思正月”一句,因為寒食吃的反而多,正月呢,禁忌多,好多天不能做女紅。

  紙錢演化:原來都用真錢

  清明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出城掃墓。比較隆重的是皇家的掃墓,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北宋的皇家祭祖,宮人車馬早早趕到陵寢,皇親國戚則分頭去拜祭各路祖宗。所有從人都穿紫衫,頭上是“白絹三角子青行纏”,大概就是白色三角帽子纏黑布,一身行頭全是官家供給。到了清明節(jié)正日子,禁中出車馬,先到汴梁城外的奉先寺道者院,祭祀已經去世的宮人。這時候,城中百姓也都紛紛涌出城圍觀,出售祭品的紙馬鋪,在街道旁豎起紙做的亭臺樓閣,把郊區(qū)打扮得鬧市一般。皇家祭祖,老百姓過節(jié),大家看完熱鬧,就找棵大樹坐下,或者干脆到田間地頭、園旁池畔,推杯換盞地喝上了!案鑳何枧,遍滿園亭”,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去。

  皇家的祭祀一連三天,老百姓也圍觀游樂三天。到了最后回城,諸軍禁衛(wèi),各成隊伍,跨馬作(音)樂四出,軍容雄壯,這樣的儀仗隊,名字居然叫“摔腳”。

  明朝的皇帝多到十三陵祭祖,據(jù)說回程會在一個道觀里歇歇腳,于是,這個道觀就得了個“回龍觀”的名號。據(jù)記載,回龍觀多海棠花,花旁有六角亭,天啟皇帝每到回龍觀,基本都能趕上海棠花開;实巯矚g在這里演戲,演的是趙匡胤雪夜訪趙普,他自己當然是演宋太祖了。不知道現(xiàn)在住回龍觀的朋友們,還能不能找到那個六角亭,或者那株海棠花。

  上墳祭祖,習俗要燒紙錢。唐書《封氏聞見記》專門講了紙錢,看來唐朝就相當普及了。這本書說,古時祭祀都用圭、璧、幣、帛,玉啊錢啊絲綢啊,都是真家伙。祭祀完了,直接埋到墳邊。后來祭祀,則多直接用錢幣,這錢祭祀完了也埋掉,稱為“瘞(音億)錢”。瘞錢當然是盜墓者的最愛。直到東漢蔡倫發(fā)明了紙張,魏晉年間紙張開始普及,紙錢才逐漸被大家采用,F(xiàn)在,燒紙錢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容易引發(fā)火災,還污染空氣,所以還是移風易俗的好,先緊著活人,別燒也別埋了。

  青白團子資陽氣

  清明節(jié)吃什么?除了棗饅頭以外,還真沒有一定之規(guī)。《東京夢華錄》中羅列的清明集市上銷售的吃食,有蒸餅(饅頭)、稠餳(軟糖)、麥糕、乳酪(一種乳制品,不是現(xiàn)在的乳酪)、乳餅等等,主食不多,多為點心零食。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的清明特色食品——青飯。明書《七修類稿》說,古人寒食要采桐楊樹葉,把飯染成青色,用來祭祀,“資陽氣也”。后來,青飯演變成了青白團子,一直到現(xiàn)在,青團在市場上仍有銷售,是用艾草等幾種野菜,用熱水煮一下,加入些生石灰去腥味,然后打成汁,揉入糯米粉中,再做成團子。上屜蒸熟,就成了寒食節(jié)隨吃隨取的食品了——它的特色是帶有草木的清香,吃個青團,就知道春天到了。

  皇家園林在清明節(jié)開放

  清明踏青,是必須的節(jié)目。在祭祀完祖先之后,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幾乎都會迅速進入到春天歡快的氛圍中。踏青飲酒、歡歌笑語,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唐朝的長安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景象,不僅“長安水邊多麗人”,城里也人滿為患。有錢的闊少們包個花園,領幾個小伎,能喝上幾天幾夜,一般人家呢?在街頭巷尾找到一株花、一棵樹,席地一坐,圍著就喝上了——人最多的時候,都找不到閑著的樹了,得等座。

  汴梁城外的金明池,原來為演練水軍所造,后來成了皇家園林。但每到農歷三月一日,也就是清明節(jié)前后,即“開金明池瓊林苑”,“不禁游人”,成了大公園了。不僅如此,在金明池大殿的回廊中,還有小商販擺攤,什么關撲(賭賣商品)、賣服裝的、賣吃食的、賣藝的,到處都是,一時間熱鬧非凡。金明池的后門,就是汴河的西水門,竟然可以釣魚。當然,垂釣者必須先到池苑所買個牌子,取得垂釣許可。誰釣上了魚,立刻有人“倍其價買之”,然后在河邊直接切成生魚片,“以薦芳樽”,開吃開喝了。原來,汴梁地處北方,平時只能吃到腌魚,很少能吃到活魚,所以剛出水的魚,自然是人人爭搶的對象。這境界,比現(xiàn)在的城管可強多了。

  皇家如此,官宦人家自然也會學,將自己的花園開放,名為“放園”。有記載說,司馬光家就在春天放園,還請人進來做買賣,供給游人。對于做買賣的人,不收場地費,賺了錢與主人平分即可。有一次,有人要上繳利潤一萬錢,司馬光說算了不要了。結果十幾天后,街頭水井上多了一座井亭。一問,就是那個賺了錢的買賣人,用司馬光不要的錢蓋起來的。這人際關系、社會風氣,得有多好。看喝辗艌@的習俗,一直到清朝都有。

  如果有錢,找人租個園子也是完全可以的。南宋有人寫過一首詩:“小小園林矮矮屋,一日房錢一貫足。官至正郎子讀書,一妻一妾常和睦!边@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大理寺卿張卿,他的職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正部級干部,每月花30貫(大約三萬錢)租房住,過得還是相當寬裕的。

  文/老貓

【編輯:羅攀】

>文化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