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近九成受訪青年認為重要的是堅持匠心守正創(chuàng)新

分享到:
分享到:

傳承非遺,近九成受訪青年認為重要的是堅持匠心守正創(chuàng)新

2024年10月17日 07: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傳承非遺,近九成受訪青年認為重要的是堅持匠心守正創(chuàng)新

  82.9%受訪青年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守護和傳承非遺的行列

  從“古老、稀缺”到“跨界、潮流”,非遺逐漸煥發(fā)新的活力。當年輕一代加入非遺傳承行列,會為非遺帶來哪些變化?他們又怎么理解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守護和傳承非遺,89.7%的受訪青年認為堅持匠心、守正創(chuàng)新重要。推動非遺更好地發(fā)展,59.2%的受訪青年期待打造多元化非遺體驗項目,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54.1%的受訪青年建議舉辦非遺文化節(jié)、文化展,傳播非遺文化。

  “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深入了解非遺”

  2010年,90后暢楊楊回到家鄉(xiāng)河南省洛陽市,成為了一名職業(yè)剪紙人。其實,暢楊楊與剪紙的緣分很早就結下了,孩童時期的他經常跟著村里的奶奶們學習剪紙,只是那時他沒想到有朝一日這會成為自己的事業(yè)。返鄉(xiāng)之后,暢楊楊走街串巷,四處拜訪剪紙大家、民間藝人,搜集并學習剪紙知識。2015年,孟津剪紙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名錄,暢楊楊也成為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開工作室、做文創(chuàng)、線上直播……暢楊楊試著將孟津剪紙介紹給更多人,獲得大眾和市場的認可。但他逐漸意識到,單靠傳承人個人的力量很難做成這件事?!坝行┓沁z傳承人剪紙剪得非常好,但在如何把作品變成商品,怎樣設計和包裝更有吸引力,怎樣做成文創(chuàng)等方面比較吃力,缺乏相關的理念和能力,這是當前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zhàn)?!?/p>

  95后肖瑤是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源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她也面臨著如何把非遺推向市場的難題。肖瑤曾在常德的景區(qū)里開了家桃源刺繡文創(chuàng)店,她記得,有游客進店看完后說,“這是非遺嗎”“為什么賣這么貴”“工藝看起來和十字繡差不多,我也能繡”……這些質疑聲讓她一度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懷疑。

  對于非遺的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51.4%的受訪青年認為是難以轉化成經濟效益,可持續(xù)性不足;49.6%的受訪青年覺得是保護力度不足,缺少資金及政策扶持;44.0%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社會關注度不高,影響力較小。其他還有:創(chuàng)新能力較弱,與現代文化不相適應(41.6%);傳承人數量少,技藝面臨流失風險(39.4%);缺少傳播和推廣非遺的有效渠道(30.3%);存在侵權現象,對非遺的產權保護不足(15.8%)。

  接觸非遺的這幾年,肖瑤感覺愿意學習和傳承非遺的年輕人還是太少了。“湘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學校專門開設了湘繡專業(yè),每年招幾十個人,但畢業(yè)后愿意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比較少?!毙が幐杏X,不僅是湘繡,其他的非遺項目也普遍面臨傳承人老齡化、傳承鏈條可能斷裂的問題。

  調查顯示,82.9%的受訪青年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守護和傳承非遺的行列。

  讓肖瑤欣慰的是,近幾年“非遺熱”“國潮熱”興起,這種狀況有所改善。她介紹,隨著桃源刺繡的知名度提升,不少年輕人開始關注這個非遺項目,每年都有師生前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桃源刺繡的歷史,體驗刺繡技藝?!跋M苡懈嗄贻p人深入了解非遺,真正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來,讓非遺一直延續(xù)下去?!?/p>

  “非遺的創(chuàng)新一定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

  “從長遠發(fā)展來看,非遺需要擁抱市場,但要找到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平衡點。”肖瑤介紹,手工刺繡非常耗費精力和時間,對個人技藝要求比較高,這決定了繡品的價格不會便宜,即使是件很小的刺繡作品,價格都要幾百元,因此繡品的受眾比較有限。現在刺繡領域出現了機繡,短期內可做出多件產品,實現規(guī)?;a,成本也隨之降低,更能滿足市場需求?!笆褂脵C繡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手藝的棄用,對非遺傳承人來說,手繡是個人最基本的技藝,也是立身之本。在掌握刺繡技藝的同時,非遺傳承人也要肩負起傳承的責任,無論是機繡還是手繡,都要把好品質關,讓傳統(tǒng)技藝在當今時代始終擁有生命力?!毙が幷f。

  調查顯示,守護和傳承非遺,89.7%的受訪青年認為堅持匠心、守正創(chuàng)新重要,其中,50.5%的受訪青年覺得非常重要。

  “非遺的創(chuàng)新一定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睍硹顥钫f,當今是審美多元化的時代,剪紙的風格樣式也面臨著新的審美挑戰(zhàn),但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學習和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藝是非遺傳承人的責任和義務,“傳統(tǒng)民俗剪紙的手藝不能丟,要把蘊含在傳統(tǒng)剪紙里的那股‘味兒’代代相傳下去”。

  推動非遺更好地發(fā)展,59.2%的受訪青年期待打造多元化非遺體驗項目,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54.1%的受訪青年建議舉辦非遺文化節(jié)、文化展,傳播非遺文化;52.4%的受訪青年希望把非遺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打造接地氣的非遺產品;48.6%的受訪青年建議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qū),推動非遺普及教育。其他還有:推進非遺品牌化建設,提升知名度(35.2%);利用網絡平臺傳播推廣非遺,提升影響力(33.5%);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扶持力度(24.6%);搭建行業(yè)交流平臺,促進非遺間的交流和合作(22.1%);融合現代元素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非遺的表現形式(14.6%)。

  近兩年,肖瑤嘗試將桃源刺繡推向市場,制作一些方便攜帶、適合送人的小物件,比如耳環(huán)、胸針、項鏈等小飾品,還與許多公司聯名開發(fā),打造多樣產品,把桃源刺繡帶入大眾視野。肖瑤認為,推動非遺傳承與發(fā)展,首先要提升非遺的知名度,比如常德本地的桃源刺繡、桃源木雕等非遺,不僅外地人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了解,還需要在宣傳和推廣上下力氣。肖瑤希望政府加大對非遺傳承的資金投入,為非遺傳承人在創(chuàng)業(yè)上適當給予補貼?!傲硗?,希望多開設一些培訓課程,比如怎樣開發(fā)市場、如何進行營銷管理等,讓非遺傳承人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p>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7.8%,95后占29.2%,90后占34.8%,85后占12.0%,80后占6.2%。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0月17日 04 版

【編輯:李潤澤】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