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xxxxx精品,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日韩三级在线观看三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遠見雜志:大陸學生進駐臺灣引起“善意競爭”(2)
2009年06月03日 14: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陸生來臺已開放,承認大陸學歷是趨勢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是兩岸學術交流熱潮的歷史見證人。他就將大陸交換學生來臺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陸生來臺多是加入短期的學術交流行程。第二階段是1998年前后,彭宗平時任臺灣清華大學教務長,促成清大與大陸“李政道基金會”的合作,首批為期6到8星期研修時間的陸生來臺,由于交流成果不錯,各校也紛紛效法。

  “‘教育部’將陸生來臺時限延長為一年,則可以當作是第三階段的序幕,”彭宗平回首這段歷史,特別感慨,以前大陸學術界流行一句話:“世界上最難去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臺灣,一個是月亮!

  他指出,交換學生的時間一定要長,才能避免走馬看花,達到交流的意義。之前規(guī)定最長停留時間是4個月,比一學期(18周)還短,但只差兩星期,還是勉強可以休完學分;但若是研究所學生,4個月要做完一個實驗則嫌太趕。

  但是盡管短,大陸學生已經可以到臺灣正式上課四個月了,相對之下,因為臺灣還不承認大陸學分,臺灣學生至今只能在寒暑假去大陸短期參訪,讓臺灣學生無法實質體驗到對岸學術與生活狀況,是一大遺憾。

  因此展望未來,進一步開放陸生來臺長期就讀,以及臺灣方面承認大陸重點學校學歷,已是兩岸學術的趨勢。

  臺大是陸生首選,26姊妹校學生競相爭取

  號稱臺灣最高學府的臺灣大學陸生交換計劃也是動見觀瞻。目前臺大在大陸有26個姊妹校,50個交換學生合約,目前陸生人數僅次于美國、歐盟、日本之后,排名第四。但是陸生人數會逐步增加,未來每年會以20%成長,可望幾年內人數就會躍居前茅。

  臺大“國際事務長”沈冬說,臺大雖然不是最早與對岸交流的學校,但因為臺大科系多,教授研究活力充沛,院系都還各自有獨立的合作案,大陸訪問學人幾乎是川流不息,一些因為教授之間有合作,參加交流團來臺短期停留的學生,因為不用報備,人數甚至無法估計。

  沈冬指出,臺大是陸生來臺的首選,臺大不怕招不到學生,反而是大陸姊妹校內因為名額有限,學生競爭者眾,已經形成“小聯考”的現象。學生必須依成績選填志愿,要同時有學校和指導教授背書,才有機會來臺。

  交流引發(fā)競爭,兩岸學習態(tài)度有差異

  很多人會特別關心,大陸交換學生來臺是否真能迸發(fā)出特別的火花?兩岸學生生活習慣不同,是否會造成彼此的文化沖擊?

  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就特別指出,大批陸生進駐校園,已經引起“善意的競爭”。“許多生活小習慣,例如陸生上課特別準時,8點20分的課,8點10分就提早到教室搶坐最前面的位置,上課時還積極發(fā)問,讓老師刮目相看,”傅勝利笑著說,這樣的學習風氣讓臺灣學生也開始有“輸人不輸陣”的心態(tài),上課遲到、搶坐教室邊邊、不擅發(fā)問的習慣漸漸都改正過來。

  傅勝利還有另一個觀察,就是臺灣學生進到教室,總是從中間坐起,沒人要坐前幾排。但是大陸學生一進教室都是搶前面幾排的位置,反而好奇為何臺灣學生放著最好的位置不坐呢?

  臺大“國際事務長”沈冬整合院系反應,發(fā)現過去大家覺得大陸學生用功、程度比較好的刻板印象不一定是對的!耙话銇碚f,陸生確實比較專注在書本上,但臺灣學生則相對靈活,”她說,以理工學院為例,大陸分科非常細,學生絕對用功,往往大學生就有臺灣研究生的水平,但是他們鉆研太精,有科際整合的困難。另外,臺灣理工學院都采用原文書,學生的外文應用能力也相對較強,陸生來臺往往吃足苦頭。

  目前大陸交換學生只是打頭陣,臺灣學界已經預測,未來開放陸生來臺報考、正式就學,才會是真正的大高潮!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指出,有些人對陸生來臺會有抗拒,但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多交流總是好事。只是,未來學歷認證的法律規(guī)范要解決,學校也做好“學力認證”把關,招收夠好、夠積極的學生,大學才能在招收陸生的下一波趨勢中獲得加分,而非減分。(林奇伯)

【編輯:官志雄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