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粉嫩色欲AV,洋老外米糕国产一区二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健康新聞
    富士康“連跳”背后:社會關系疏離成自殺主因
2010年05月25日 14:40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5月22日,富士康總裁郭臺銘邀請了海內外的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及精神病學等方面專家到富士康“會診”,尋找擺脫“連跳”陰影的出路。作為富士康邀請的社會心理學專家,彭凱平教授在分析“連跳”背后的原因時,呼吁社會不僅要關注逝者,更要關注我們身邊99% 以上的健康人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

  - 本期心理沙龍嘉賓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我認為社會關系疏離是自殺主因”

  新京報:聽說您才從深圳回來,您22日參加的“富士康專家會診”,有沒有什么一致的說法?

  彭凱平:說“會診”其實是不太確切的。我個人認為,富士康的問題是企業(yè)轉型中的心理危機問題,具普遍性,不是簡單的心理、病理問題。所以,我們這次,并不是去給富士康員工做心理診斷的,而是讓大家從事件中得到教育,從(已發(fā)生的)負面的行為思維中,發(fā)現(xiàn)正面的榜樣。

  新京報:您在富士康員工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正面的榜樣呢?他們表現(xiàn)得都怎么樣?

  彭凱平:我在富士康就看到有非常快樂的員工,小姑娘小伙子們成群結伙地往外走。事實上,大部分的跳樓者在富士康工作的時間都比較短,最多一年半,最少兩三個月,如果說工作壓力,肯定不比老員工更大。我覺得,“跳樓”還是由不適應,以及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的。這種心理落差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從農(nóng)村到城市的心理落差,以為來到了大城市,但密集的勞動讓他們看到城市卻感受不到城市;第二,家庭到社會的落差,從家庭的保護到自力更生;從保護的、尊重的心理環(huán)境到批評的、管制的心理環(huán)境的落差;從社會支持的關系網(wǎng)絡到?jīng)]有任何支持的關系網(wǎng)絡間的落差。

  現(xiàn)代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愛米爾·杜爾凱姆認為,自殺既不取決于經(jīng)濟基礎,也不完全由家庭背景決定,相反,社會關系的親疏是造成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外出打工者從熟悉的農(nóng)村環(huán)境走到完全陌生的城市環(huán)境中,這種變遷造成了與先前關系的分離,其本質還是社會關系的隔離。而一系列的跳樓事件,就是社會劇變引發(fā)的心理沖突的集中表現(xiàn)。所以說,防止惡性自殺事件,應該是社會學和心理學一起來做的事情。

  新京報:有心理咨詢師認為從農(nóng)村到城市務工的年輕人因為不能適應城市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 “心理隔斷期”是他們自殺的一個誘因。您覺得“心理隔斷期”具體而言指的是什么?您對這種說法持什么態(tài)度?

  彭凱平:心理隔斷期?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心理斷乳期”吧?這種說法來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我個人是不太認可這種說法的。因為“心理斷乳期”強調從個人內心世界尋找問題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個學說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太悲觀,把人看得太脆弱。實際上人的內心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

  單純的言語安慰可能讓抑郁者陷得更深

  新京報:當身邊的親友出現(xiàn)這些前兆的時候我們又應該怎么做?

  彭凱平:當身邊的人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問題,表現(xiàn)出以上的那些征兆時,作為親友要采取合理的處理方式。首先是不要只是用言語安慰,這樣的安慰往往是沒有效果的,還可能會讓他陷得更深。這時候要做的應該是讓他從自己的思維世界里跳出來,進入社會和工作中來。通過與社會的接觸轉移他的注意力,度過心理危機。

  第二,一定要找心理醫(yī)生。有病看大夫是正常的科學態(tài)度,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

  其次,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帶著某種角色跟他交流,而是要采取平等的交流方式。在中國的社會關系中,“角色”觀念非常重要。人們總是習慣于扮演一些角色,比如“官員”、“教授”、“平民”等等。工廠里一些管理人員在和工人交流的時候,往往會扮演“公司管理層”這樣的角色,而工人自然被定義為“被管理者”,這樣的交流是很無力的。中國古語中有一句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便是平時再嚴厲,在員工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也要以人和人的交流為前提,感受他的感受,體會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走過心理危機。

  新京報:密集的勞動會使人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當勞動不可避免的時候,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彭凱平:當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更應該學會利用僅有的休息時間充分地放松。當有時間休息的時候,要進行一些有組織的娛樂,要和周圍的人有心靈的溝通。比如說一起打打球,就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人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對調整精神狀態(tài)很有幫助。運動還可以刺激興奮和獎勵神經(jīng)中樞,讓人的身心都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讀本有意思的小說也是減壓的好辦法,書寫得好玩好讀才是好書,從書本中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這樣對于緩解壓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加社會活動可以減少從眾行為

  新京報:對于富士康事件,有的專家提出“羊群效應”的概念,認為心理狀態(tài)是會相互傳染的。那怎樣做才能避免被傳染呢?

  彭凱平:“羊群效應”實際上就是一種大眾的“從眾行為”。這種現(xiàn)象原本是經(jīng)濟學的一種說法,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股市投資上的跟風,現(xiàn)在也指社會上一些人被他人所感染做出可能違背自己意愿的事。面對這種社會的感染,最好的抵御辦法是要靠社會體制設計。就拿投資來說,個人投資者更容易出現(xiàn)跟風的從眾行為,而機構投資相對而言“羊群效應”要少,這不是機構投資者更聰明,而是因為機構的制度設計所限制。我們不能把自己當成單一的個體,要把自己看作是社會的公民。面對社會事件我們不能僅僅當看客,要讓自己自覺自愿地參加到社會活動中去。人一旦融入機構和體制中,從眾行為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新京報:在發(fā)生極端行為之前往往會有一些前兆,您覺得我們怎么判斷哪些行為是極端行為的前兆?

  彭凱平:極端行為的前兆往往表現(xiàn)為偏執(zhí)的意識、固執(zhí)的行為、不與外界交流、悲傷的情緒,失眠,厭食,分心,衣冠不整,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等等。偏執(zhí)的意識指的是對于某一個想法特別執(zhí)著,總認為是自己想的那樣。這在近期發(fā)生的很多社會心理極端行為中都有出現(xiàn)。固執(zhí)的行為就是不吃不喝,或者光做一件事情。這樣的表現(xiàn)也是可能發(fā)生極端行為的征兆。保持沉默,不愿意和別人交流,甚至有人會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哭泣。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情況下,做出極端行為者都會在行動前對家人有所交待,但很多時候家人接收到這樣的信息時沒能適當?shù)靥幚恚詈笠矝]能阻止悲劇的發(fā)生。

參與互動(0)
【編輯:鄧永勝】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