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wǎng)|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chǎn) 經(jīng) 資 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汪辜二老典型在夙昔

2005年12月27日 09:15

  (聲明: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wǎng)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為臺海兩岸關系創(chuàng)造歷史的兩位主角——臺灣;鶗麻L辜振甫和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在今年內相繼辭世,而汪辜二位老先生先后在新加坡和上海舉行的兩次“汪辜會談”,也因為二老的騎鶴西歸而成為歷史絕響。

  辜老享年88歲,汪老得壽90歲。二老位極人臣,得享高壽,是貨真價實的“福壽全歸”。而海峽兩岸執(zhí)政當局當初決定委任二老分別出掌海協(xié);鶅蓵,并不完全是因為他們在兩岸政界的資歷夠深,也是因為他們的學養(yǎng)、風范和人格,都能贏得對岸的尊重乃至敬重的緣故。

  這一對堪稱“一時瑜亮”卻沒有絲毫“瑜亮情結”的老人,自從代表兩岸在新加坡“相逢一笑泯恩仇”后,兩人之間的關系就從“可敬的談判對手”發(fā)展成為惺惺相惜的摯友,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至死不渝。

  辜老仙逝當天,也在病中的汪老含淚疾書,給辜老遺孀辜嚴倬云女士發(fā)去唁電:“振甫先生致力于兩岸關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詞賦,常懷國家統(tǒng)一,私志公義,每與道涵相契。汪辜會談,兩度執(zhí)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而今風颯木蕭,青史零落,滬上之晤,竟成永訣。天若有情,亦有憾焉。”這段催人淚下的文字,絕非造作之所能為,確實飽含了汪老對摯友的哀思。

  李敖今年訪問大陸時,曾經(jīng)提到“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永久的”。汪辜二老結交時,“胡連會”尚未舉行,國共尚未和解,可見他們在政治上是“各為其主”,可是他們卻能在京劇、詩詞、書畫等傳統(tǒng)文化領域找到了共同語言。

  在兩岸政治分歧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中華文化的搭橋作用就越發(fā)顯得重要。汪辜二老發(fā)揮高超智慧,在政治上既能有所堅持,又能立足文化,超越政治的談判模式(或結交模式),為兩岸交流樹立了典型,應能為其繼任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談到典型,就想到了《正氣歌》中的“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就借用文丞相的千古絕唱,以“汪辜哲人日已遠,二老典型在夙昔”為這兩位海峽兩岸實至名歸的“國之大老”送行吧!

  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作者:張從興

 
編輯:秦欣】
  相關專題:海協(xié)會長汪道涵先生辭世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