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港報:"登陸"夏令營不可小覷 是兩岸人實際的凝聚

2006年07月12日 09:48

    “二○○六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七月十日晚在北京開營。來自臺灣島內(nèi)、港澳、海外以及在大陸求學的一千三百多位臺灣同學對六天夏令營生活滿懷期待。此次夏令營以“龍脈相傳,青春中華”為主題,是二○○四、二○○五年以來全國臺聯(lián)第三次舉辦兩岸最大規(guī)模青年學生交流活動。圖為開營儀式歌舞表演。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二○○六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七月十日晚在北京開營。圖為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富卿(左),全國人大常委、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中),全國臺聯(lián)名譽會長楊國慶(右)在開營式上抽取三位幸運青年授邀在2008年來北京觀看奧運會。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使用。

  中新網(wǎng)7月12日電 暑假開始不久后一支聲勢浩大的臺胞“參訪團”登陸了。這就是來參加由全國臺聯(lián)主辦的“龍脈相傳”夏令營的臺灣大學生代表團。香港大公報今日刊文指出,此樣“參訪團”不可小覷,這是兩岸人的“實際的凝聚”,代表臺灣未來的青年學生將會是大陸發(fā)展的參與者。

  文章先以此次“龍脈相傳”夏令營為例指出,今年是全國臺聯(lián)第22年舉辦臺灣學生千人夏令營,而本屆的參加人數(shù)為歷年之最,超過了1400人。他們分別在7月上旬在各地分營參加了有各具特色參訪活動,之后齊聚北京總營的。

  文章分析認為,此次夏令營值得關注的是臺灣學生來大陸參訪的次數(shù)和人數(shù)與日俱增,而且與普通旅游者不同,他們雖然也會對大陸的建設成就贊嘆不已,但思考得越來越多。譬如,他們會探究大陸的經(jīng)濟何以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崛起?在此就學、就業(yè)的機會?甚至還有不少人帶著課題來考察。

  拿上海分營來說,此次參加上海分營活動的近百名臺灣學生就不滿足于做個純粹的觀光者。剛下飛機途經(jīng)浦東新區(qū),他們驚訝上海居然比臺北繁華之余,很多人就開始研究起上海的城市規(guī)劃來。細問之下,他們大多主修公共行政學,這次活動對他們來說就是“課題”。

  碩士一年級的姜博超表示,希望能深入上海的基層,看看這里公共事務建設。還有的同學更直言不諱,此行是來“探路”,希望畢業(yè)后,能在上海、廣州之類的沿海城市找到工作。

  來到上海交通大學,同學們的熱情更為高漲。詢問轉(zhuǎn)學上海交大,或者報考交大研究生事宜的聲音此起彼伏,負責接待的港澳辦老師應接不暇。

  隨行的臺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吳瓊恩已是第五次參加這樣的夏令營了。他認為,很多臺灣學生已經(jīng)有了逐漸增強的歸屬感。隨著大陸對臺生的就學、就業(yè)推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學生們來大陸的熱情更為高漲。吳教授甚至稱,這是兩岸人的“實際的凝聚”。

  文章作者認為,從這一意義上說,這些代表臺灣未來的青年學生不可小覷。對于大陸的發(fā)展,他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做一個觀眾或游客,在逐漸培養(yǎng)起“與有榮焉”的情感之后,或許還更想做一個參與者。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