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jīng)|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wǎng)|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香港如今流行普通話 學習風暴席卷香江每一角落
2007年06月25日 18:00 來源:央視國際

   回歸后,香港刮起了一場學習普通話的風暴,這場風暴席卷了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從電視、廣播甚至到地鐵播音,普通話無處不在。

  回歸后,香港刮起了一場學習普通話的風暴,這場風暴席卷了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置身事外,我們甚至恍惚自己是否身處“境外”,從電視、廣播甚至到地鐵播音,普通話無處不在。以下三個小故事,講述普通話給港人生活帶來的變化。

  香港教育統(tǒng)籌署負責國情教育的公務(wù)員張永雄先生,坦誠地說在回歸之初推行國情教育曾經(jīng)遇到較大阻礙,但他年輕時代的一次經(jīng)歷,令他終身難忘,他因此非常執(zhí)著地堅持這項工作,如今可說是卓有成效。

  一位來自內(nèi)地的李娥珍老師,在香港教普通話30多年,她本人的社會地位也隨著普通話在香港受重視的不同程度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她說普通話不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物。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生年輕時在家不愿說普通話被父母罵,在英國留學時第一次聽到中國國歌看到中國國旗,感觸良深,他于是開始在英國教華僑子女學習普通話。他形容那個時候的普通話就像是火種,很多華僑希望通過語言維續(xù)后代對祖國的感情。而如今,這火種早已成燎原之勢。

  張永雄,香港教育統(tǒng)籌局公務(wù)員,1997年前,香港某中學老師,2007年在香港特區(qū)政府從事國情教育工作。

  梁振英,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1997年前,《基本法》咨詢委員會秘書長,2007年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

  李娥珍,香港樹仁大學普通話教師,上海人,1997年前在香港教授普通話,2007年,仍在香港教授普通話。

  張永雄:今天你打開新版香港地圖,能看到語言欄里有這樣一句話:“如今,普通話在香港非常流行!被貧w后,說好普通話已經(jīng)逐漸成為港人升學、就業(yè)的必要條件。在香港的地鐵、車站、公園,你隨時可以聽到普通話,香港電臺不僅開辦了普通話臺,甚至還推出了“普通話購物優(yōu)惠計劃”,以鼓勵市民說好普通話。

  張永雄:星期天我去山頂,一個講普通話的人問我纜車在哪里,我以為我自己的普通話發(fā)音很準。因為他是個男士,我就以為他問男廁,男的洗手間在哪,我就指給他看,他就笑著說不是,不是說男廁,是纜車站在哪里。

  “只要不怕鬧笑話,包你學會普通話”,這是近年來流行在香港演藝圈的一句名言。為了出演普通話對白的影視劇,香港的演藝人士可謂費盡心機。很多香港演員來到內(nèi)地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普通話在媒體面前出洋相。2003年十月,香港演藝界組成七十人的龐大隊伍,前往北京接受多位中央領(lǐng)導人的接見。他們一路苦練,為的就是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說:“總理,你好!”

  張永雄:有時候我說普通話,我的女兒就說,爸爸,你不要說了,你說的普通話都不是普通話,會干擾到我。她總是這么說,有時候她的弟弟,我兒子也這么說。 他說,爸爸你說的不是普通話,你不要說了。

  張永雄女兒:有時候他叫我弟弟時就說“我兒子,我兒子!蔽覀円猜牪欢f什么。

  張永雄:我的兒子跟我的女兒常常說,你發(fā)音發(fā)得這么難聽,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干擾。所以我聽從他們的,家里不說普通話。

  香港教育統(tǒng)籌局公務(wù)員張永雄能說4門外語: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現(xiàn)在,他最想學好的是普通話。他的妻子的普通話的水平比他高很多,正在準備參加普通話標準測試。近年,港人報名參加普通話測試,常出現(xiàn)通宵排長隊的現(xiàn)象,而香港各級學校也把普通話作為一門考試科目。這一切在回歸前是不可想象的。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生出身出生草根階層,他的父母是山東人,他還記得小時候關(guān)于語言的困惑。

  梁振英: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在家父母經(jīng)常講山東話,他們一直沒有把廣東話學好,我母

  親在世的時候,跟我太太說話,我太太是廣東人。我母親說的廣東話,我太太聽不懂。

  上世紀40年代,前港英當局希望從中國內(nèi)地招募一批警察,山東威海是他們的首選,因為這里曾是英國人的租界地,梁振英先生的父親就這樣從山東來到了香港,當了一名普通的香港警察。

  梁振英:我的父母講山東話,我們講廣東話,他們就罵,說山東人不講山東話,將來回家怎么辦。

  在梁振英父輩們一代的心里,香港并非久留之地,只是他們躲避天災、戰(zhàn)亂的棲息地。一旦時機成熟,他們或落葉歸根,或去海外發(fā)展,香港只是一個過渡地帶。梁振英中學畢業(yè)后,即在父親的鼓勵之下,赴英國留學。他第一次聽到國歌竟然是在英國。

  梁振英:我們國家的籃球隊,跟英國西南部的籃球隊進行友誼比賽。比賽沒開始的時候奏國歌,宣布這是友誼比賽,大家一起站起來,那個時候,我很受感動,感到自己是中國人,尤其是在外國的地方。

  很多人說,留學生最愛國。身處港英時代的梁振英先生,也是在英國,才第一次有了國家意識。

  梁振英:西方人比較浪漫,個人主義,他們都不講他們跟國家是什么關(guān)系,但是不對,奏國歌的時候,人家站起來,人家整個態(tài)度、神情,比我們中國人要莊重。

  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地經(jīng)濟的落差曾使很多港人對內(nèi)地有居高臨下之感;貧w前,部分港人的國家意識也較為淡漠,但當他們走到海外,往往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

  張永雄在學生時代喜歡周游列國, 1983年,他曾前往歐洲旅游,旅游團里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在瑞士洛桑,導游突然提出,希望旅行團的每位團員表演一個有自己國家特色的小節(jié)目,以便相互溝通。

  張永雄:有人跳竹舞,有人唱自己國家的民歌。有人講他自己國家的一些很小的歷史片段。輪到香港人的時候呢,其實演節(jié)目也是在顯示自己的身份,香港人的國家是中國。有一個女同學就去表演,演唱香港的流行歌曲。我那個時候就想,怎么會有這種這么奇怪的感覺,其他團友很自然地將自己國家的東西拿出來表演,反而輪到香港,我想我們沒有表現(xiàn)出,我們的身份是中國人。

  李娥珍出生在上海,上個世紀70年代末來到香港,從那時至今,她一直在從事普通話教學。

  李娥珍:我媽媽陪我去買衣服,我媽媽也跟我說普通話,賣東西的人不愛理我們,后來看我們非常有誠意要買這套衣服,他就問我們,你們是不是臺灣來的。他不是看不起內(nèi)地人,而是對內(nèi)地一點不了解。

  李娥珍老師畢業(yè)于上海醫(yī)科大學,來港之初,她也曾想從事大夫的工作,但前港英當局拒絕承認內(nèi)地學歷。李娥珍找工作處處碰壁,為了生存,她只好靠教普通話謀生。

  李娥珍:一個月四節(jié)課,港幣一百六十塊錢,還要上門去教。他們覺得你沒本事,每個人都會說普通話,你就來說幾句普通話,來掙點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愿意學習普通話的港人,大都有崇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家庭背景。而主動學習普通話的人實際上非常有限。

  大學畢業(yè)后,張永雄在香港的一家中學里當了老師,1982年,在一次考試時,他給學生出了一道關(guān)于1997香港回歸的題目。沒想到,他的行為遭到了校方的質(zhì)疑。

  張永雄:第二天我收到試卷,我們學校的校長,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在1997年的年份上,他說張先生,你是不是弄錯了?現(xiàn)在是1982年,為什么你問的問題是1997年呢?

  1982年9 月,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與中國領(lǐng)導人共同探討香港的前途問題。

  張永雄:當時中英的談判非常厲害。每天都有新聞報道。我就跟我們校長解釋, 1997年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列在考試的試題里。

  1984年12月中英雙方正式簽署關(guān)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確認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 “一國兩制”給很多港人吃了定心丸。從那時起,學習普通話的港人越來越多。

  李娥珍:我記得有個家庭,開始是一個孩子學,后來他媽媽讓老二也學,后來讓老三也學,后來媽媽也坐下來學。最后他們移民到澳洲去了,走的時候給我一個紅包,我拆開來一看,有三四千塊錢,那時候三四千塊錢是一般人兩個月、一個半月的工資,我就知道整個香港對普通話開始認同,這是我們需要掌握的語言。

  張永雄:我們其中一個老師,他是法國人,有一次他問我,他說張永雄,你有沒有看過老舍的《四世同堂》。我有一點汗顏,他都看過,反而我自己沒看過。外國人都對中華文化感興趣,我就靜靜地想一個基本的問題。作為中國人,我想語言是認同教育很好的一部分,如果大家都說同一種語言,親切感就會強一些。

  [1]  [2]  [3]  [下一頁]

 
編輯:杜燕】
 

專題:香港回歸十周年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guān)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shù)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yīng)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guān)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wù)】-圖片庫服務(wù)】-【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wù)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