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港報:中日關系近期出現明顯松動 應該加以珍惜

2006年12月13日 07:48

    資料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十月八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中新社發(fā) 毛建軍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12月13日電 香港大公報今天刊登評論說,自安倍擔任日本首相以來,雖然只有短短兩三個月時間,但中日關系出現了明顯松動,小泉執(zhí)政期間兩國關系持續(xù)了多年的僵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轉。

  中日兩國都是亞洲舉足輕重的大國,在國際上也有著重要影響。中日關系的好壞不僅是兩國之間的事,而且對地區(qū)格局和國際關系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目前兩國關系出現的良好勢頭來之不易,不僅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也對中日兩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該加以珍惜,不斷鞏固和發(fā)展這一勢頭。

  過去幾年,中日關系頻頻出現危機,高層往來受到影響,雙邊矛盾日趨顯現。文章認為,這種局面的出現固然與小泉的個性有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基于以下三大原因:一是中日兩國幾乎同步出現了社會和國家目標的轉型。在中國方面,全社會都致力于民族復興與和平發(fā)展;在日本方面,則追求經濟、社會、政治、軍事的全方面實力提升,使自己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二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引起了日本主流社會的警覺。三是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變化導致了美國對亞洲事務的更大關注,美國借重日本的地緣需求明顯提高。

  基于以上三大原因,中日關系進入了政治“敏感期”。作為敏感期的重要特征,中日雙方互信程度有所下降,一方對另一方在內外政策上的風吹草動,都顯得十分敏感。這種外交上的心理特征大大增加了兩國關系發(fā)生危機的誘因。

  中日作為亞洲地區(qū)的主要國家,雙方都面臨如何對待另一方崛起的問題。雙方在這一問題上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不僅關系到亞洲地區(qū)的發(fā)展與穩(wěn)定,更影響到中日兩國自身的前途和命運。就中國而言,早就提出了和平發(fā)展的目標,就也包含著要與日本和平相處、共同發(fā)展,但日本方面卻采取了偏重于遏制和對抗的政策。

  文章說,在小泉執(zhí)政的幾年中,對華強硬路線沒有使日本得到什么好處,對日本實現“正常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干擾了這一目標。從安倍上臺后的對華政策看,日本新政府似乎意識到,和中國對抗不僅達不到日本的目的,反而有損日本的利益,互利雙贏是中日兩國處理雙邊關系的唯一選擇。安倍訪華期間,中日雙方提出了“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概念,說明兩國在經過過去幾年關系倒退的教訓后,對如何正確處理兩國關系有了新的認識。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積極變化。(施君玉)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