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jīng)濟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媒體指中國引入做市商制度意義不亞于人民幣升值

2005年11月28日 15:25

  中新網(wǎng)11月28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消息近日決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于明年初在銀行間市場推出即期詢價交易方式。官方新華網(wǎng)今日刊文說,在市場看來,做市商制度推出是中國匯率制度改革邁出的“革命性一步”,其意義并不亞于7月21日中國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

  隨著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銀行間外匯市場將推出做市商制度,近期已頻頻創(chuàng)出新高的人民幣匯率再度攀升,25日美元兌人民幣現(xiàn)鈔買入價已首度跌破8元整數(shù)關口,創(chuàng)下自中國匯率制度改革以來的新高。

  文章說,對于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來說,做市商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2002年,銀行間外匯市場在歐元和港幣交易中進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試點。今年5月1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外幣買賣業(yè)務。在這項被外界評價為“中國為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搭建試驗平臺”的業(yè)務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式引入了做市商制度。

  到目前為止,央行仍在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上承擔著實際做市商的角色。作為宏觀調控職能部門,央行在市場操作中難免更多地考慮政策目標而淡化市場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央行極易與狂賭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熱錢形成對賭態(tài)勢,從而陷入被動局面。

  銀行間市場引入做市商,意味著央行將從這個最重要的市場上逐步“隱退”,將其控制權拱手讓與市場。

  文章引述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是進一步發(fā)展銀行間外匯市場,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配套舉措,有利于活躍外匯市場交易,提高外匯市場流動性,增強中央銀行調控的靈活性,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評價說,美元做市商制度推出,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由于央行不再是外匯市場的惟一買家,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儲備的外匯會部分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從而減輕央行的外匯占款壓力。

  招行首席外匯分析師劉維明則表示,做市商制度的建立意味著央行進一步將外匯市場的自主定價權下放給商業(yè)銀行,在這種情況下,商業(yè)銀行報出的美元兌人民幣的現(xiàn)鈔買入價將更加真實反映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低報價同時也能打擊投機套利行為。

  文章說,與有過多行政色彩的央行相比,充當做市商的商業(yè)性銀行在指定買入賣出價格時,無疑需要多方面考慮其外匯頭寸、資金成本等因素,這意味著在人民幣兌美元市場上,“市場”將取代“政策”成為匯率定價的主導,甚至決定性要素。

  市場人士認為,這將為中國解除外匯管制后匯率的完全市場化運作打下基礎。

  [注: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是指經(jīng)國家外匯管理局核準,在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交易時,承擔向市場會員持續(xù)提供買、賣價格義務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做市商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法人充當,在不斷提供買賣價格的同時,按其提供的價格以自由資金和貨幣與投資者進行交易,并通過買賣價差實現(xiàn)一定利潤。在國際各主要外匯市場上,做市商在提供外匯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轉移和分擔風險,促進市場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潘清)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