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訊稿|圖 片|圖 片 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民告官”案:“案結事不了”暴露執(zhí)法難題

2006年04月29日 09:32

  中新網4月29日電 《瞭望》周刊刊載文章稱,中國基層法院正在面臨“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長的訴訟壓力,行政案件呈持續(xù)上升態(tài)勢。有的省市基層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就比上年翻了一番,有的基層法院甚至增長了200%。而自從1989年中國頒布行政訴訟法至今,中國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審行政案件已經超過一百多萬件。

  文章指出,行政訴訟案件社會影響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大。既要依法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又不犧牲行政管理秩序,法院常常左右為難。比如,一些“民告官”的重大環(huán)保案件,依法應該判政府部門敗訴,但判了也執(zhí)行不了,地方財政無力賠償農民;不判政府部門敗訴,又何談保護公民權益?還極易導致社會的不穩(wěn)定,造成涉法集訪和群體事件。面對這種兩難選擇,法院只能選擇“硬判”,但結果往往是“案結事不了”——或者政府勝訴百姓鬧事,或者政府敗訴執(zhí)行不了。

  接受采訪的法官普遍表示,地方政府對行政案件的干預不同程度存在。輕者表現為批條子,嚴重的甚至直接抓走當事人。個別法院領導因此怕工作搞不好添“亂子”、得罪政府少“票子”、失去選票丟“帽子”,在行政案件中只有屈服于壓力。

  此外,當前行政案件審理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問題多,常常讓法官覺得“無法可依”和進退兩難。一是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內容。例如,在征地安置補償中,“空掛戶”怎么認定?“城中村”居民如何補償?“前三年的平均產值”怎么認定?又如在工傷認定行政案件中,事實勞動關系如何認定,以及與最高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如何掛鉤等問題,法律均沒有明確規(guī)定。以至法官在審理這些案件時感到“于法無據”;

  二是已有的法律規(guī)定比較原則,抽象,可操作性差。例如,對于哪些應當認定為工傷、哪些不應當認定為工傷,《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只有兩條,無法應對現實社會的千奇百怪的工傷認定情形;

  三是已有的法律規(guī)定表現出了嚴重的滯后性。比如有關征地安置補償標準明顯偏低,不能解決老百姓的后顧之憂。將之作為判案的依據,很難取得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結果是“官了民不了”或“民了官不了”;但如果不作為判案的依據,很顯然違法且無法下判,人民法院面臨兩難境地。

更多瞭望周刊新聞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