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專家:“氣候干旱導致唐朝滅亡”之說不成立

2007年01月11日 14:53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電 (李丹) 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一項最新研究認為,中國歷史上輝煌的王朝——唐朝由于古季風的改變而致其逐漸衰亡!眮碜缘聡ㄆ澨沟貙W研究中心的一個科研小組在今年一月四日出版的英國科學周刊《自然》上撰文指出,他們通過對中國廣東雷州半島湖光巖瑪珥湖提取的鉆孔巖心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過去一萬五千年里,有三個時期的冬季季風很強,前兩個時期是在冰河紀,而后一個時期大約在公元七百到九百年間,而中國唐朝出現(xiàn)的時段在公元六百一十八年至公元九百零七年的近三百年間。

  這個研究小組進而認為,最終造成盛唐衰敗的是長達一百五十年的長期干旱和夏季少雨的氣候因素,因為連年干旱造成谷物歉收,激起農民起義,并最終導致唐朝在公元九百零七年滅亡。

  此說成立嗎?中國氣象報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古氣候研究專家、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張德二研究員。張德二認為,“氣候干旱導致唐朝滅亡”之說不成立。

  張德二告訴記者,她一月五日讀到發(fā)表在《自然》上的原文,對研究中的測量數(shù)據(jù)及得出的“公元八世紀中期氣候轉冷”結論表示認同,認為該研究很出色,細致分析了從廣東瑪珥湖鉆取的湖泊沉積巖心的磁化率和鈦含量變化,推斷出公元七百到九百年時的冬季風很強,這是相關研究工作取得的一個很有意義的結果。不過,中國學者早已在十多年前就從歷史文獻記錄研究中得出“唐朝后期氣候轉寒、寒冷事件頻頻發(fā)生”的結論,這次德國科研人員的這個研究結論印證了中國歷史氣候的研究成果,這令人高興,因為古氣候的變化需要從不同的研究途徑、多方面的證據(jù)來給予確認。由中國歷史文獻記錄得出的結論,亟須與其它的代用氣候數(shù)據(jù)相互對比,每次得到的印證都會令雙方鼓舞。

  但是,氣候轉寒是否意味著夏季一定會少雨干旱呢?張德二指出,根據(jù)一四七0到一九七九年近五百年的氣候分析發(fā)現(xiàn),寒冬往往對應于夏季多雨,而不是干旱。目前也沒有研究指出唐朝時期是和這一規(guī)律完全相反的。從歷史氣候實況記錄來看,唐朝后期冬季風強時的嚴重寒冷事件如春秋霜凍、大雪嚴寒、蘇北海岸結冰等發(fā)生的年份相應的夏季大致是多雨的。

  張德二認為,德國人得出的“唐朝后期長期干旱和夏季少雨”的結論也不符合中國的歷史氣候實況。根據(jù)中國氣候專家掌握的歷史氣候記錄,唐朝時期不同階段的干濕特點,具體地可劃分為:公元七一一到七七一年的多雨時段,公元七七一到八一九年相對干旱期,公元八一0年以后又進入一個相對多雨時期。唐朝滅亡是在公元九0六年,其間正處于一個相對多雨期。

  張德二認為,氣候因素與人類文明進程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這次德國科研人員從湖光巖巖心芯得出的氣候代用記錄如果用來代表華南的氣候變化是比較合理的,但用它反映中國大范圍長期干旱,則依據(jù)不足;此研究提出唐朝中期強冬季風造成連年干旱以致饑荒,最終導致唐朝滅亡的論斷不僅與歷史實況出入,推論也牽強,其實公元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亂和其后的戰(zhàn)亂是很損耗國力的。這方面的問題很復雜,涉及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狀況、民族淵源、環(huán)境變遷、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確實值得學者進行深入的探究。


 
編輯:侯冬華】
:::相 關 報 道:::
·德國科學家:氣候的改變“導致中國唐朝的衰亡”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